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微磁场表面粗糙度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刘强程晓农徐红星费黄霞

材料研究学报

在316L不锈钢、NiTi合金的含SrFe12O19磁性粉末的TiO2薄膜表面用溶胶--凝胶法再涂覆不同层数的TiO2薄膜, 以降低材料微磁场表面的微粗糙度, 并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分析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测试了不同粗糙度的微磁场表面的动态凝血时间和溶血率, 研究了微磁场表面的粗糙度对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粗糙度小的微磁场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比粗糙度大的微磁场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好. 即对于平整光滑的微磁场表面, 可以利用微磁场提高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同时, 进一步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surface roughness , micromagnetic field , blood compatibility , sol-gel , TiO2 film

试样状态对Cu-Cr合金脱铬腐蚀的影响

范力茹刘玉文王宽李媛孙奇娜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针对铜合金在HCl溶液中脱铬腐蚀问题,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EDX)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试样状态对Cu--Cr合金脱铬腐蚀的影响,并分析了脱铬机理。结果表明:试样变形量越大,表面越粗糙,Cu--Cr合金脱铬孕育期越短,HCl溶液的浓度和温度越低,越有助于脱铬。同时,变形可使脱铬速率增大,脱铬层组织的致密度降低;而表面粗糙度对脱铬速率影响不大。

关键词: Cu-Cr合金 , dechromization corrosion , surface roughness , deformation

干摩擦磨损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定量描述

刘洪涛靳晶曹守范葛世荣

材料研究学报

基于金属磨损试验以及得出的摩擦系数和磨损形貌的变化规律, 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均方差σ、统计分布参数、偏态系数Rsk和峰态系数Rku等可用于分析摩擦副磨损表面特性的典型表面粗糙度表征参数, 定量分析了磨损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磨损稳定后,  Ra和σ逐渐降低, 磨损表面凸峰是钝峰, 轮廓高度分布越来越符合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越来越集中。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 wear , surface roughness , characterizing parameters , distribution , mechanism

高周疲劳条件下高强钢临界夹杂物尺寸估算

杨振国 , 张继明 , 李守新 , 李广义 , 王清远 , 惠卫军 , 翁宇庆

金属学报

依据Murakami的“夹杂物等效投影面积模型”估算了在高周疲劳条件下一定硬度(或强度)高强钢的“临界夹杂物尺寸”. 估算结果表明, 随着钢硬度(或强度)的增加, “临界夹杂物尺寸”逐渐减小; “临界夹杂物尺寸”也受构件表面机加工粗糙度的影响, 表面越光洁, 这个尺寸也越小.从本文几种钢的实验数据以及其它已发表的数据都可以间接证明, 估算的临界尺寸是合理的

关键词: 高强钢 , Vickers hardness , surface roughness

STUDY OF THE EXCHANGE BIAS FIELD OF NiFe/FeMn BILAYERS

M.H. Li , G.H. Yu , F.W. Zhu

金属学报(英文版)

The exchange bias field of NiFe/FeMn films with Ta/ Cu buffer was proved to be lowerthan that of the films with Ta buffer. The crystallographic texture, surface roughnessand elements distribution were examined in these two sets of samples, and there isno apparent difference for the texture and roughness. However, the segregation ofCu atoms above NiFe surface in the maltilayer of Ta/Cu/NiFe has been observed byusing the angle-resolv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decrease of theexchange bias field for NiFe/FeMn films with Ta/ Cu buffer layers is mainly causedby the Cu atoms segreg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NiFe and FeMn.

关键词: NiFe/FeMn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钴-碳化铬复合镀层

王猛 , 谭俊 , 宋皓 , 何好斌 , 兰龙

电镀与涂饰

采用包覆有50%(质量分数)Ni的Cr3C2微米颗粒(粒径3~5μm)为第二相,以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Co-Cr3C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4·7H2O 430g/L,Cr3C2200g/L,H3BO330g/L,NaCl 5 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适量,pH=4,温度40℃,电压18V,镀液流量2.4 L/min,喷头移动速率1.2 mm/s.研究了脉冲参数对复合镀层颗粒复合量、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颗粒复合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Cr3C2颗粒的复合量越高,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就越高,耐磨性也越好,但表面粗糙度增大.最优脉冲参数为:占空比30%,脉冲周期200 ms.所得Co-Cr3C2复合镀层的颗粒含量达11.98%,显微硬度为542.6 HV,摩擦因数为0.443.Cr3C2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与基质金属结合牢固.

关键词: , 碳化铬 , 微米颗粒 , 复合镀层 , 脉冲喷射电沉积 , 耐磨性 , 显微硬度 , 表面粗糙度

Al6061板在不同应变路径下粗糙度演变的有限元模拟及实验

徐戊矫 , 龙江 , 章磊 , 陈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基于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一种用于表面粗糙度仿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最佳尺寸的确定方法,采用最优模型分析多种应变路径下铝合金 Al6061材料的晶粒尺寸和织构类型对表面粗糙度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应变路径下,塑性变形后的表面粗糙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具有较小泰勒因子的织构,在变形过程中自身变形协调性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而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具有相同泰勒因子、不同剪切趋势的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会呈现出不同的表面形貌,织构之间的剪切趋势差异越大,变形后的表面就越粗糙。

关键词: Al6061板 , 表面粗糙度 , 晶体塑性 , 有限元模型 , 应变路径 , 晶粒尺寸 , 织构种类

预制膜层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性能的影响

牛宗伟 , 李明哲

电镀与涂饰

在硅酸钠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对无预制膜层和含化学氧化膜或稀土转化膜的6061铝合金表面进行陶瓷化处理,研究了预制膜层处理对陶瓷膜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膜层处理能够降低起弧电压,有利于膜层增厚和硬度提高.无预制膜的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多孔状结构,经预制膜层处理后,其表面粗糙度变小.微弧氧化后,铝合金表面膜层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晶体相组成,而含预制膜层试样中,硬度较大的α-Al2O3相的相对含量较高.与无预制膜层及含化学氧化膜的试样相比,稀土转化膜试样的膜层厚度和硬度最大,粗糙度最小,表面较大较深的孔洞缺陷减少.

关键词: 铝合金 , 微弧氧化 , 预制膜层 , 稀土转化膜 , 化学氧化 , 微观结构 , 表面粗糙度

洋麻/芳纶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王春红 , 贾瑞婷 , 白肃跃 , 徐磊 , 郑振荣 , 何顺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为了探究四种洋麻/芳纶不同混纺比对其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精细化处理的洋麻和对位芳纶不同混纺比机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对洋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分析纤维表面粗糙度及极性变化,从而来分析力学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洋麻/芳纶30/70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248.81MPa,弯曲模量为12.91GPa,与纯芳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4.9%和7.1%;而洋麻/芳纶20/80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剪切强度最高,为24.58MPa,与纯芳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比,提高18.6%.SEM及FTIR表明洋麻纤维精细化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极性降低,提高了增强体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剪切性能.

关键词: 洋麻纤维 , 对位芳纶 , 不同混纺比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表面粗糙度 , 极性

超高速面铣淬硬钢涂层刀具切削性能研究

郭景霞 , 崔晓斌 , 闫艳燕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探索超高速切削条件下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进行了超高速面铣淬硬钢实验,研究了切屑成形、切削力、刀具磨损以及表面粗糙度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为2 800 m/min时,部分切屑出现了锯齿分离的现象;而在切削速度为2 000 m/min时,开始出现球状切屑;这两种切屑形态分别表征了超高速切削条件下高强度的热、机械冲击以及极高的切削温度;切削力及工件表面粗糙度均随切削速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切削速度为1 500m/min时达到最小值;超高速切削条件下,极高的切削温度导致刀具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刀具后刀面的主要失效机理为磨粒磨损、黏结磨损和氧化磨损.由于高强度的热、机械冲击,刀具前刀面的主要失效机理为涂层剥落.

关键词: 超高速切削 , 面铣 , 涂层刀具 , 切屑成形 , 切削力 , 刀具磨损 , 表面粗糙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